唐天保三年,突厥狼衛暗中潛入長安,意圖在上元節制造大規模破壞。靖安司司丞李必臨危受命,為捉住狼衛,李必啟用了牢中退伍軍人出身的死囚張小敬。阻止這場驚天陰謀,他們只有十二個時辰……
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原著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出不到一周的時間里,以刷爆朋友圈之勢點燃了口碑;過硬的制作水準和完成度,讓各路觀眾都找到了久違的興奮點: 唐代歷史迷津津樂道劇中幾乎一比一還原的大唐長安城;
還原大唐并不容易,《長安十二時辰》劇組開機前期籌備一年。拍攝七個月,實際搭建占地70畝,坊門外的坊道4條,坊門3個,坊內3條主街,13條街巷,建造數量與建造精度令人嘆為觀止。劇在播出之后,影視工業網和此劇的兩位美術指導楊志家和金楊兩位老師聊了聊他們如何如何“還原唐朝”的。
楊志家
知名美術指導
代表作品有:《失戀33天》《海上牧云記》《長安十二時辰》《畢業歌》《等風來》等。
金楊
知名美術指導、音樂人
代表作品有:《長安十二時辰》《畫圣》《人山人?!贰短觐^匠》等。
影視工業網:對于“歷史劇”,開拍前會做哪些準備,重點是什么?
作為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美術上我們認為基礎是要還原歷史風貌,要高標準的去盡力還原,在還原的基礎上做想象和發展,才會有更好、更有質量的表達。
我們專門去西安的兩座博物館仔細看了幾天展覽,沉浸式的去感受曾經的長安城,也多次到了國博,以及山西僅存的唐建佛光寺、南禪寺,河北的隆興寺獨樂寺,還有日本奈良的一些如唐招提寺等有唐風的建筑,雕塑等。近距離感受唐風建筑的風格,體量感,并尋找唐代古建和日本古建的不同之處,避免出現混淆。然后,我們還請了社科院的研究人員來講解唐代建筑的特點。
在實際工作中,不僅需要去考慮到小說本身中的情景和描述,也需要盡可能讓大家去感受到一個生動的大唐,同時要從一個影視劇的角度去完成這些,細節盡量更考究,去查閱很多資料,比如:
1,查閱了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筑史》,楊鴻勛先生的《宮殿考古通論》《古建筑考古學論文集》等書籍。
2,建筑大體參照敦煌壁畫和云崗石窟,以及現存的唐宋遼建筑風格。
3,建筑的色彩參考了壁畫上的顏色和佛光寺褪色不嚴重的地方,并調制了多重朱色進行測試,最終選擇了影片中的色號。
同時我們是一部全方位展現唐代長安的劇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都按照考古方式去實現,現有的文物也不足以支撐這部劇體現的生活層面之廣之深。那么就需要很多合理的想象和設計,去做出我們理解的唐代的時代氣息。在我們看來,這兩者是不沖突的。
影視工業網:那《長安十二時辰》的風格定位是什么?
“十二時辰”視覺定位是呈現長安上元節的這一天,從早到中午再到晚上這一天的節日氣氛變化。把觀眾看過很多次的宮廷劇拉回到仿佛是發生在身邊的生活的懸疑劇。讓大家去感受、體驗唐朝人三教九流,聲色犬馬的真實生活。在觀眾面前完整展開一幅囊括了唐代生活各方各面的壯麗畫卷?!罢鎸崱笨梢哉f是這部劇美術要展現的一個氣質。而另一個美術概念設定“硬!”就這一個字。
長安輿圖:長安城一百零八坊細節地圖
真實的展現上你可以看到車馬駢闐的西市街道,觥籌交錯的酒肆,紅飛翠舞的上元歡歌場景。也同樣有污水從橫的地下城。從馬伯庸老師的小說中這些都是民眾的生活縮影,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能夠發生在我們這邊的,我們要抓住這些生活細節,真實的再現。
而“硬”這個詞是我們自己加的,導演希望這部以男人為主的劇更要硬,美術要起到烘托這個概念的設計。從建筑置景、道具設計和陳設,每個細節都要盡量體現這些特質。比如靖安司我們沒有使用圓柱做為主結構柱而用六棱柱,靖安司整體色彩上的暗調與花萼相輝樓的朱色,也通過色彩去碰撞。
影視工業網:定位之后工作的重點是什么,如何規劃視覺畫面特點?
這部劇體現的層面特別多,在色彩的設計上,我們有一些劃分:
隱隱可見的街道
街坊主要是灰色調,雖然為了表現胡漢交融的真實長安街景,群眾的服飾顏色和紋樣都頗多,但是整體上的色調會控制在一個低飽和度的狀態,這樣就賦予了街景更多的煙火氣,從而在表現上更加寫實。
劇照:靖安司內
靖安司是重色,讓氣氛更緊張,壓迫感也更強一些。
整個劇色彩是需要過渡,“火”是這個劇一個符號,我們用紅色表示,能看到影片的發展,色彩越來越濃烈,右相府的紅,大仙燈的濃郁與花萼樓的朱色,這些場景本身帶有色彩符號,到影片后半部紅色越來越充斥著畫面。
當然這些設定的基礎是不能天馬行空,根據我們尋找的一些壁畫和史料參考,唐代建筑色彩最大的特點就是朱紅和白色,而這種特點在之后一千年的的歷史演變中逐漸淡化了。
道具的色彩也是摒棄很現代的配色,盡力使用古人比較喜歡的色彩,比如朱紅,草綠,熟褐色,象牙白等,其間參考了很多敦煌壁畫的色彩,當然現實生活中會比古畫更鮮艷一些,仍盡量去追求一種唐味。
影視工業網:《長安十二時辰》的搭景量和工作周期是多少?
美術籌備一年多,拍攝期6個多月,中間也一直在改景,做方案,所以前后快兩年時間。
影視工業網:《長安十二時辰》的制作難點在哪里?具體的概念是如何展開?
劇中反復提到的大仙燈應該是最難設計的場景之一,它是完全沒有依據可尋的,又是萬萬不能沒有的重要部分。
最早期的設計我和金楊有連續幾周的討論,再與導演編劇攝影特效一起開會研究可行性。在大仙燈的外觀設定上我想前后應該有十幾稿,到現在大家看到的大仙燈外觀甚至是在整部劇拍攝過半,慢慢調整確定下來,希望最終大家會看到一個令人驚艷的大仙燈。
而仙燈內部空間更復雜,機關眾多,可以說是機關算盡!設計上,我們得讓觀眾感覺這些機巧設計是符合歷史年代生產力的,是一千年前先人智慧的結晶,但又不是天馬行空而來。每個機關我們都經過三維物理測試和實物模擬測試。
另外大仙燈整體太高了,我們分了三個棚兩次改景去搭建內部空間,在最關鍵的展現十二生肖燈房的中樞層我們用3000平米大攝影棚搭建了三個月。
影視工業網:所有的概念形成之后,具體到執行上會不會有變化,會遇到的問題是什么?
我們《長安十二時辰》的美術團隊有很清晰的規劃,不同時期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在很早就做了統籌和排期。
作為美術指導要清楚要什么,我們要先做出基本方案和參考去和概念團隊詳細溝通,傳達給概念圖團隊的信息應該準確,這是美術場景前期設想階段的呈現,概念繪制中會糾錯調整修改,繪制好的概念圖再與導演攝影特效一起溝通,我們必須衡量這些設定的可行性和完成度,這樣的美術概念圖最終定稿,確定下來我們會按照這個去實施,實施制作過程只會加分不能減分,這也是你們在成片看到的畫面能與我們早期概念相對應的結果,我們很不喜歡脫節的工作方式,不能前期一個樣子拍攝是另一回事,那就沒有意義了。
場景和道具都需要準確的制作圖紙,作為美術指導從設計到制作每個階段都要嚴謹把控,包括色彩效果,美術,置景,道具我們都會統一色卡,減低前期設計與后期制作的偏差。最終道具陳設組會根據效果圖去擺放、調整,任何一件家具、書簡畫卷,都要精準到位。
影視工業網:劇中會涉及到不同級別的場所,如何去設計這些人物的家、住所、宮殿?以及在設計時,需要注重的是什么?
長安在公元六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我們的搭建面積也遠遠達不到劇本需要體現的眾多環境。實際上我們搭建占地70畝,有坊道4條(坊門外的),坊門3個,3條坊內主街,13條街巷。之前查閱了很多長安遺址文獻記錄。
西市街道平立面定稿
[西市]
西市街道的立面非常關鍵,有特別多的戲都要發生在這里甚至要進行多次改造調整。它本身需要滿足很多因素,比如建筑本體符合歷史背景,符合規劃。
對于拍攝來講要繁盛的西市,我們設計了大約30多款唐式獨立建筑。最高的是望樓,其次兩層樓閣建筑設定主要用為商業,酒肆樂館。民宅都是資料中提現的平層的院落,通過院門和建筑本體區別等級。我們希望西市是符合歷史背景貼近生活的繁榮林立,即有中西亞文化物資交流的商鋪也有為往來商客提供休憩的茶水鋪食肆。
西市街道建筑立面排序,既要有節奏更注意多角度構圖以及太陽光朝向帶來的光影效果。街道的攤位設計特別多,我們這次甚至還設計了很多符合唐代的雜技游戲等。這些攤位幾乎找不到完全唐代的古畫記錄,真正唐代畫作比你想象的要少!
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接近的年代,比如五代和北宋古畫中發現和提煉,再融入我們對唐代審美的理解來設計,畢竟我們不能所有的東西都靠文物來做,文物只能提供極小的部分,而現實生活包羅萬象!
靖安司大門
[靖安司]
靖安司在原著中所描寫的孫思邈故居,我們的理解是,馬伯庸老師是從史實上考慮,在長安當時這么個位置上確實有這個地方。孫思邈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藥神,有著懸壺濟世的含義,但是孫思邈的古宅到底是什么樣子,有多大,我們都無法考證了,我們覺得一個故居應該不會太大。
所以說,作為靖安司這樣的主場景,里面有那么多人在辦公可能未必合適,如果做得很大,又不像一個故居了,孫思邈雖有名,但始終是一個平民。于是我們就換一種思維方式,把靖安司設定成一個道觀里面的一個偏殿,屬于一個大的道觀群里面的一個荒廢的偏殿,星宿殿,供奉著28星宿。
手繪靖安司軸側圖
按照這個設定的話,就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前提。這個殿很大,舉架很高,里面可以容納很多的元素,我們的設計也可以在里面展開了。而星宿殿和太子相見的鐘樓都是連為一體的,都屬于是道觀的建筑群。偏殿年久失修已經荒廢,神像依然在里面矗立,灰塵滿面。靖安司作為一個新設機構,將此地重新利用加工改建。
而且道教在唐朝天寶年間也是非常盛行,皇家李氏一直也信奉道教,雖民間佛教也很盛行,但是唐朝李氏以李耳為先祖,篤信道教,所以長安的道觀會很龐大和恢弘。在這樣有神秘感、壓迫感的神殿中去做氣氛,就有一個很好的基礎。
再加上靖安司是一個特殊的國家安全部門,眾多伏案緊張工作的文吏,和密密麻麻的檔案,就形成了初期美術設計所想要的氣氛。有了兩種不同的元素雜糅在一起,就會讓人感覺信息量十分巨大,所有的情感,機緣,斗爭都融合在這個巨大的神殿里!
[右相府]
右相府是根據劇情和對人物理解,設計的內部空間。給他的廳堂設計了一個花房的主題,比如在冬天養花是非常難的,要保持室內高溫高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側面也表現出右相的地位顯赫。
這些場景的主題定位是美術和導演商討而確定下來的,原故事和劇本并未涉及。
影視工業網:如何解決道具功能性的問題,比如暗號和夜戲的拍攝
靖安司的眼睛“望樓系統”,小說中是白天旗語,張小敬和不良人在地面上還需要一邊跑一邊做旗語和望樓互動,雖然小說中是這樣描寫,但是這些動作不是很好結合,不適合表演,旗語目標太小,在實際拍攝時候都會成為問題。
所以,最終考慮到旗語在望樓間視線距離是否更好傳遞等因素,我們改用日夜兼并的燈箱密碼系統。整個望樓系統由“傳遞系統+加密系統”組成,靖安司作為一個軍事級別的機構,信息傳遞絕對是多重加密的,望樓傳遞的信息需要對應密碼本中的內容方可破譯,只看懂望樓圖案,或者只有密碼本都是破譯不了密碼的。旗語是有航海信號方式可尋,而我們也要賦予密碼燈箱一個來源,就是現在看到的卦象,只有它真正可尋,從方位方向到字的解釋,都是可尋的。大望樓的9格燈箱和小望樓的12格都恰恰復合卦符的表現。
另外,包括顏色上使用白色和紫色,也是考量了紫色光影在夜間多的穿透性比較高的因素,而長安街市上紫色會比較少的緣故。
影視工業網:如何與服裝、攝影部門進行配合?搭景和攝影部的關系,舉例開片長鏡頭的安排
我們一直堅持和習慣主創一起討論拍攝細節,這很重要,十二的這項工作特別早就開始了,而且到開機到拍攝中也沒有間斷過。認真對待每一部戲我們都在堅持這樣的工作方式。編劇,導演,攝影,美術,特效都會參與,也都會記錄下來,這樣最后的結果會更完整,更順利。每個部門都是聯系在一起的,否則脫節的話,現場就不好把控,結果必然減分。
比如第一集開篇的長鏡頭我們把場景方案做好就很詳細的討論拍攝方案,攝影怎么拍,光效是什么,場景如何相互配合,特效如何完善畫面,群眾演員的狀態該是什么樣子甚至道具該怎樣制造氣氛。我們討論得很細致,每個部門都會照這個去準備。
影視工業網:如何與眾位主創以及美術組的工作人員調到一個“頻道上”,你們怎么去做到這一步?
美術團隊所有人,從執行美術,副美術,到現場美術甚至現場道具的工作,每個人要清楚我們前期的設定,保持設計理念從設定到拍攝的準確性。這部戲有很多機械動力方面的技巧設計,需要三維軟件做動畫模擬,確定無誤的可行性還需要做多次的模型實驗,場景道具有這樣的要求,戲中一些比較復雜的場面調度,武術動作都需要三維模型物理測試。這些都是為拍攝順利做保障的。